“1978年10月,北京西直门内大院,’叶帅,照片都放这儿了。’耿飚推门就把厚厚一摞相片摆在桌上。”短短一句对话,道尽了一场看似简单却分量极重的抉择——为银幕挑出一位能够让全国观众信服的毛泽东特型演员。叶剑英没有迟疑,抬手拿起放大镜,一张一张细看,厚实的眼皮轻轻颤动,显得谨慎而专注。
二十多张面孔排成两列,既有部队文工团的骨干,也有地方话剧院的台柱。照片正对面,墙上挂着毛主席晚年半身照,光线斜斜打在相框玻璃上,仿佛在旁默默注视。叶剑英看到了第十八张照片时,指尖突然停住:“这个挺像。”声调不高,却干脆。耿飚凑过去一瞧,心里也咯噔一下——照片上那人,额头宽阔,鼻梁略高,嘴角微翘,眉宇间确实透着熟悉的神采。
影像里的年轻军官叫胡诗学,艺名古月,隶属昆明军区文工团。叶帅又看了几秒,放下放大镜却没急着画圈,淡淡一句:“长得像只是第一关,他的底子怎么样?”耿飚立即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递过去。简历上寥寥数行:1937年生于武汉,烈士遗孤,十岁进文工团,从舞蹈员一路做到文化科科长,擅唱湖北小曲,会一点湖南话。叶剑英点点头,红笔终于在照片背面划了个圈。
镜头先定格在这场选角,却绕不开两年前的那个凌晨。1976年9月9日0时10分,毛主席离世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,“长江,黄河都在哭泣”这句话当时并非夸张。天安门广场黑纱飘动,群众彻夜排队鞠躬。社会情绪之浓烈,华国锋、叶剑英心知肚明——既要稳定人心,又要尊重伟人遗愿。主席主张火葬,可数千万普通百姓盼的是“能再见一面”。于是有了紧急会议,有了请徐静领衔的遗体防腐小组,有了短短数月内修成的水晶棺和纪念堂。
纪念堂开放后,日均数万名群众涌进长安街排队。有人从福建坐硬座四天三夜,只为两分钟瞻仰。现实摆在领导人面前:绝大多数人负担不起这趟北京之行,电视、电影成了替代途径。1978年初,中央批准筹拍《西安事变》等重大革命历史影片,并要求“领袖形象必须精准”,挑人演主席就成当务之急。于是才有了那摞照片,也才有了叶帅的一锤定音。
镜头转回古月。说实在话,他自己第一次听到“你像毛主席”这句话时并不敢当。那是1962年,从昆明返汉的火车上,对座大叔掏出一张《毛主席去安源》年画,比对了半天。古月哑然失笑,心里却埋下种子。之后他悄悄收集主席影像资料,练习神情和站姿。环境特殊,他不敢张扬,台下默默揣摩。十几年下来,表演功底倒也扎实,尤其善于捕捉人物微表情——这一点后来帮他赢得了叶剑英的信任。
进入八一厂演员剧团的那天,古月握拳在宿舍门口小声嘀咕:“胡诗学,别丢人。”第一部作品《西安事变》开拍,他凌晨四点起床化妆,光是佩戴假颧骨就要半小时。剧组里流行一句话:“古月一笑,灯光都亮两档。”虽然戏份有限,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掌声。湖南方言的软糯、抽烟时抖腕的角度,连资深军代表都挑不出毛病。叶剑英看完拷贝,给剧组回电:“可以再用。”
从1980年到2004年,古月先后饰演毛泽东八十余次。《四渡赤水》《大进军:解放大西北》《开国大典》……角色跨度从“二万五”到中南海,难度其实递增。古月有个习惯,拍哪段历史就把现场当作实景调研。拍《重庆谈判》时,他非要到桂园原址踱步,研究楼梯宽度和栏杆高度;拍《走出西柏坡》时,他凌晨三点蹲在院坝听鸡鸣,只为揣摩主席清晨步出的节奏。有人觉得他较真,他却回一句:“演得不像也是误国。”
1994年,李讷探班《走出西柏坡》。剧组歇工,一身中山装的古月推门而出。李讷愣住了,几秒之后泪水止不住往下掉,她轻声说:“真像,我都不敢抬头。”这句肯定,古月后来提起仍觉得手心发热。
遗憾的是,2005年7月2日晚,古月因心梗离世。那年他正联系资料准备再演《重庆谈判》重拍版,方案里写着大字:“父辈精神终须有人续。”文件夹却定格在硬盘,再也没更新。
古月之后,唐国强接棒。唐国强原本以《小花》中的青年军官与一系列帝王形象为人熟知,一开始外界质疑声不少:皇帝气质能不能演好农民出生的主席?他硬是把二十多年的表演经验全部推倒重来,先练湖南口音,再揣摩走路时踝关节内扣角度。拍《长征》那年,他翻阅了中央档案馆300多份手稿,手抄笔记厚过半臂。后来他总说一句话:“领袖风采独一无二,我只能拼命靠近。”
时间来到今天,新面孔不断出现。刘烨、侯京健、王雷各有长处,却也都承认压力巨大——观众对毛主席形象的要求极高,稍有生硬就会被挑出“违和感”。行业里流传一句半玩笑的话:“演谁都行,演主席得过万人考。”这话不算夸张。因为那不是简单的角色,而是一段民族记忆的承载。
回头想想,叶剑英当年在照片背后画圈的动作,怕是连他自己也没料到,会影响几代观众对伟人形象的第一印象。胡诗学、唐国强,乃至后来者,肩头的担子都不轻。他们之所以能被认可,不只是脸像,更因为愿意把台词背到凌晨,把历史资料看到眼睛发红,把一个抬手、一个微笑都校准到最接近真实的幅度。
影视只是艺术,却要对历史负责。今天走进影院、打开电视,观众依旧能从那些影像里看到熟悉的背影、沉稳的笑容,这份熟悉背后凝结的,是一代又一代演员与创作者的坚持。当年水晶棺里静卧的伟人,如今在银幕上继续讲话、开会、行军、思考——方式不同,精神一脉相承。
驰盈策略-配资杠杆炒股-股票配资-股票短线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